在NCU病房時,
之前護理人員就有提到有關早產兒的"袋鼠護理",
只不過當時我住院,剖腹傷口和子宮恢復還在痛,所以當時就沒有去做這項,
等到出院後,真的睡的比較好,養好自已的精神,才開始和醫院約做這個"袋鼠護理",
主要:能穩定寶寶的心跳、呼吸速率、血氧濃度、體溫與體重外,還能促進早產兒的生長、穩定行為狀態、促進親子間的依附關係,並使早產兒提早出院。
所以是要在寶寶尚在保溫箱裡,然後醫院是限拔拔或麻麻來做的護理。
每次護理的時間是1小時,所以我們就二個人輪流一天一次。
因為哥哥已經出保溫箱了,所以只有弟弟需要做這個護理。
在NCU病房那,也是有哺乳室,所以會選在那個安靜及燈光柔合的環境下做袋鼠護理,
護理時,爸媽穿著襯衫比較方便,因為要讓寶寶親膚在胸口,聽聽爸媽的心跳,讓他可以安心,
當然監測系統也還是會掛在寶寶身上,隨時有任何問題,就打裡面的電話通知護理人員。
在做袋鼠護理時,就觀察寶寶的表情,和他說說話(雖然是一個自問自答的狀態),不過那種感覺真的是也很奇妙。
護理人員也說了早產兒的矯正年齡,
因為不是足週生產的寶寶,都要用矯正年齡去計算,
矯正年齡是用在評估生長發育及添加副食品,直到3歲。
實際出生年齡則是用在接種疫苗。
預產期-出生日期=矯正年齡
所以像我的雙寶們預產期是2020/1/6-出生日期2019/12/5=1個月(矯正年齡)
在評估生長發育時,像滿4個月會趴,
即便寶寶實際出生是滿4個月,但就是要加1個月,才是真正他生長發育的動作,
所以不用急著覺得寶寶滿4個月為何還不會趴,因為要再加1個月,也就是寶寶滿5個月的時候,才是真正他應該會趴的年齡。
護理人員也有衛教有關早產兒居家護理:
配方奶體重計奶量:
1平匙奶粉可泡60cc的奶 (需用70°C的熱水沖奶粉才有殺菌功能)
以目前2.2kg(哥哥),1公斤基本奶量需2.2kg*150cc±30cc=330cc/天
8餐=41.2cc/餐
6餐=55cc/餐
在厭奶期時,每日奶量至少100cc/kg
副食品:
有關副食品的添加,是以矯正年齡+1個月
每次添加的副食品以1種為限,並試吃幾天後,才能確定是否有無過敏反應
第一次添加以米精or粥 (麥精易過敏)為主
藥物: (在NCU病房時,小兒科醫生建議使用)
鐵劑:早產兒預防貧血 (直接滴口內1滴)
維生素D:早產兒促進鈣吸收(直接滴口內1滴)
體溫:
新生兒用肛溫為主:溫度在36.5°C-37.5°C為正常範圍(可在洗澡時測量)
6個月後可使用耳溫槍。
假性發燒(38°C):檢查是否穿太多衣物、室內溫度太高、哭鬧(1小時後再測量)
若出現呼吸急促、喘不過氣的症狀,需立即送醫。
便便:
新生兒的便便顏色:黃、黃綠、棕色為正常。
有深黑色的話,需要將便便推開,確認有無紅色(出血),或是粘液、血絲,
若是出現出血、粘液、血絲狀況,則需送醫。